豆腐 添加劑 食用安全|豆腐1種添加劑恐傷身 致慢性發炎損血管健康 專家警告1種豆腐避食

食用安全|豆腐1種添加劑恐傷身 致慢性發炎損血管健康 專家警告1種豆腐避食

飲食營養

廣告

豆腐有多種食法,其中配合皮蛋的涼拌豆腐就相當美味,亦是夏天的消暑佳品。然而有食安專家指出,坊間不少豆腐都有使用名為「葡萄糖酸內酯」的凝固劑;食用該種豆腐後,葡萄糖會將其代謝成葡萄糖酸內酯,過程中可能釋放不利健康的自由基,故建議食用這種豆腐時應先加熱,不建議製成涼拌豆腐。

市售豆腐凝固劑恐損健康

綜合台灣傳媒報道,當地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官員、現任輔大食科系講師文長安於Youtube影片指出,大家經常食用的盒裝豆腐,在製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凝固劑;早期的豆腐多使用生石膏作為凝固劑,不僅含鈣量高,製成的豆腐質地綿密,營養價值也相當優異。

後來業界不少轉而採用來自海洋中層的鹽滷作為凝固劑;他指事實上,大家常吃的皮蛋豆腐中的嫩豆腐,其實大多不是使用生石膏、鹽滷作為凝固劑,而是使用葡萄糖酸內酯(Glucono delta lactone E575/GDL)。

自由基具氧化效果 加速老化損害血管

文長安指,葡萄糖是一種自然的全糖,要把它氧化變成葡萄糖酸內酯這類的酸糖,在代謝的過程會釋出自由基。據台灣衛福部豐原醫院資料,氧氣在人體細胞活動時可產生多種不同型式的自由基,當中含有不穩定的氧分子,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,有機會破壞細胞膜、血管壁、蛋白質及基因,促使人體老化甚至引致疾病,尤其是慢性病如癌症等。

對此,文長安就建議食用含有葡萄糖酸內酯的豆腐時,必須先經過加熱而不應直接凍食,以免體內自由基增加,甚至增加各種慢性疾病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