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|41歲周奕瑋患重度脂肪肝指數爆錶 靠3招半年成功逆轉不藥而癒
旅遊達人脂肪肝指數嚴重超標
Jarvis月前爆出患重度脂肪肝,脂肪指數高達395(dB/m),比重度脂肪肝定義的指數還要再高出100(dB/m);肝臟硬度及肝臟纖維化程度亦已達到10.2(kPa),超出正常值約在2至6 kPa,肝臟健康可謂岌岌可危。Jarvis近日於社交平台撰文分享近況,指經過約半年努力後再到檢測中心做肝臟檢查。結果顯示其肝臟硬度及肝臟纖維化指數幾乎減半至達到個位數的5.4(kPa),直接到達健康水平,同時脂肪肝指數都逐步下降,結果令Jarvis相當意外,
「在場人士包括我自己同姑娘都好振奮!」
靠3招半年逆轉毋須食藥
Jarvis坦言自己尚未開始做運動特訓,但2個超標指數裡面有1個經已「搞掂」,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要令肝臟「完全健康」。Jarvis又分享對抗脂肪肝3招,如何令重度脂肪肝在半年內「不藥而癒」:
1.少飲湯底
Jarvis遊日時經常攜帶鹽度計,發現最愛食的拉麵湯底鹽份測試嚴重過鹹,日積月累之下當然容易導致脂肪肝。
2.多飲水
多飲水益處眾多,例如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燃燒脂肪、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、替代高熱量飲品以減少熱量攝取等等,全部都有助減脂。
3.定期食保健品
飲食上要注意淨肝排毒,最好配合適量的肝臟保健品,定時食用最佳。
推算100萬港人有脂肪肝 5大病徵需注意
中文大學調查曾指出,逾4分之1香港成年人患有此症,另一項中大全民肝臟健康普查推算,全港超過100萬人患脂肪肝。事實上,脂肪肝可分為「酒精性脂肪肝」及「非酒精性脂肪肝」,其以後者較常見,而脂肪肝症狀並不明顯,較難被發現,但仍可留意以下5種症狀作初步判斷:
- 食慾不振
- 噁心
- 嘔吐
- 右上腹不適
- 疲勞
4類高危飲食易引發脂肪肝
過量攝取某些高熱量及高升糖指數食物,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大增,並引發肝硬化、肝功能衰竭及肝癌,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還可能與心臟病、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有關,甚至可能與大腸瘜肉及大腸癌的風險相關。
- 精製澱粉類:如白米、白麵包和白麵條等,這些食物的升糖指數較高,會迅速提升血糖水平,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,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脂肪堆積。
- 高糖食物:如糖果、甜點及含糖飲料等,這類食品不僅熱量高,還會導致血糖急劇波動,增加胰島素負擔,進一步影響肝臟健康。
- 高脂肪食品:尤其是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,如炸食及某些加工肉類,這些食物會增加肝臟的負擔,並可能促進脂肪肝的形成。
- 高鹽食物:如加工食品、罐頭食品及快餐等,這類食物不僅會影響整體健康,還可能導致水腫及血壓升高,間接影響肝臟功能。
4類「瘦人」高危
暴飲暴食是導致脂肪肝原因之一,但脂肪肝其實亦非肥人「專利」;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醫生楊乃彬曾指出,約有20%至30%的脂肪肝患者體重正常甚至偏瘦,而以下4類「瘦人」屬於高風險群體:
- 向心性肥胖族群(假瘦) 這類人雖然體重和BMI指數不高,四肢和軀幹看似偏瘦,但腹部堆積不少脂肪,患脂肪肝的機率相當高。
- 肌少症患者 常見於長者和停經後的女性。
-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和脂肪肝往往互為因果,部分糖尿病患者體型消瘦,也可能患有脂肪肝。
- 營養不良性的脂肪肝 常見於長期素食者和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者。
此外,某些藥物、丙肝病毒、酒精等因素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誘發脂肪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