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腎飲食|30歲女靠「吃苦」醫好腎病 醫生推薦3大護腎食物 減少腎臟發炎苦瓜僅排第3
30歲女白領停藥致蛋白尿復發 靠「吃苦」助控病
洪醫生在其臉書專頁「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」分享了一宗臨床個案。一名30歲的女上班族在外遊返台後,驚覺雙腿嚴重浮腫,小便更出現泡沫。經檢查後確診患上慢性腎絲球炎,並伴隨明顯的蛋白尿症狀。雖然洪醫師處方了類固醇藥物抑制發炎,且初期效果顯著,但患者卻因藥物副作用導致食慾大增及臉部變圓,因愛美而在未經醫生同意下自行停藥。
三個月後,該名女患者回診時病情反彈,再次出現水腫及蛋白尿。洪醫師在了解其停藥原因後,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,多攝取具抗發炎功效的苦味食物,並配合低劑量類固醇治療。令人驚喜的是,一個月後覆診,其蛋白尿控制情況理想,不但便秘問題得以紓緩,就連以往困擾她的皮膚暗瘡問題亦有所改善。
苦味含強效護盾 啟動細胞防護開關
洪醫師解釋,許多天然苦味食物富含抗發炎成分,例如橄欖油中的橄欖多酚、苦瓜內的苦瓜苷,以及芹菜、香菜所含的槲皮素等。他引述多項研究指,這些食物含有特殊的防護營養素,能有效啟動人體的「細胞防護開關」,特別是Nrf2(細胞抗氧化主開關)。這機制有助減低腎臟的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,從而保護腎絲球功能。
三大護腎食物
第三位:苦瓜
苦瓜在護腎榜單中排名第三,被視為控糖的第一道防線。其護腎價值主要來自四大成分:
- 多酚(Polyphenols): 具備強大抗氧化力,能抵禦自由基對腎臟的攻擊。
- 膳食纖維(Dietary fiber): 有助改善腸道菌群生態,減少尿毒素生成,間接減輕腎臟負擔。
- 苦瓜素(Charantin): 一種帶苦味的皂苷類物質,是降血糖的關鍵成分。
- 苦瓜胜肽(Bitter melon peptides): 作用類似胰島素,能輔助調節血糖水平。
食用建議: 洪醫師建議每週進食2至4次,每次份量約50至80克(約半條至一條)。烹調方式不拘,熱炒、涼拌或攪拌成汁皆可。惟需注意,若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,苦瓜可能會「加強藥效」,患者進食後應密切監測血糖,以免出現低血糖症狀。
第二位:西蘭花芽
榮登第二位的是西蘭花芽(Broccoli sprouts)。其含有極高濃度的抗癌抗氧化物質——蘿蔔硫素(Sulforaphane),含量是成熟西蘭花的20至50倍。蘿蔔硫素主要由前驅物Glucoraphanin(葡糖蘿蔔硫素)轉化而來,是十字花科中最強的天然抗氧化啟動因子,能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、增加解毒酵素,並有效降低慢性發炎及腎臟缺氧損傷,保護腎小管細胞。
食用建議: 由於蘿蔔硫素需依靠「酵素 myrosinase」活化,而該酵素不耐高溫,因此生食(如沙律、冷拌)是保留營養的最佳方法,但必須確保來源無農藥及污染。若選擇熟食,建議每日攝取20至30克(約一小束),並搭配含有同類酵素的白蘿蔔泥、蘿蔔或芥末一同進食,以提升吸收效果。
第一位: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
位居榜首的是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(EVOO)。其獨特的微苦與微辣口感,源自於高含量的多酚物質,為腎臟提供全方位保護:
- Tyrosol(酪醇): 兼具抗炎及保護血管功能。
- Hydroxytyrosol(羥基酪醇): 擁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。
- Oleocanthal(奧勒歐酚): 發揮顯著的抗發炎作用。 只要每天飲用,便能協助腎臟自動開啟「抗炎盾牌」。
食用建議: 要達致真正的「護腎」效果,建議每日攝取量為40毫升。其中20毫升(約1至2杯)建議直接生飲;另外20毫升則可用於日常烹調,如涼拌、蘸麵包、淋在熟食上,甚至加入黑咖啡中飲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