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老飲食|100歲翁比28歲男更健康 揭長年食1種食物護肝 醫生拆解抗老祕訣3種食物必戒
養肝得宜 百歲翁肝健康猶勝28歲年輕人
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曾於社交平台分享,指為一位100歲老翁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,意外發現其肝臟情況「完全正常」,既無脂肪肝,亦不見預纖維化跡象,膽囊亦同樣健康。錢醫生又展示另一名28歲年輕人的超音波檢查圖像,可見受脂肪肝影響下影像底層變黑,血管模糊不清。相比之下該位百歲老翁的肝臟紋理清晰,明顯更為健康。
長年食1種肉類 3類食物可免則免
一把年紀仍擁有健康情況不下於28歲年輕人的肝臟,錢醫生難免對老翁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感好奇。細問之下,老翁指自己從不揀飲擇食,早餐通常食稀飯配滷肉、蔬菜或豆腐。老翁又透露自己年輕時以捕魚為生,因生活困苦故三餐都會食魚,甚少接觸其他肉類。
老翁又透露自己年輕時常吃腐乳、鹹菜及菜圃,但其後就因為發現胃功能衰退,故30歲起已再無食過上述3款食物。生活習慣方面,老翁指自己的作息相當有規律,每晚7點就寢、半夜2點起床。至今老翁雖已是百歲人瑞,但生活上種種活動都能夠自理而毋須旁人協助,甚至連該次身體檢查都是老翁獨自前來看病。
錢醫生解釋,肝臟體積會隨著人體老化而萎縮,血流量亦會減少。在健康狀態下,肝功能仍可正常運作,亦即肝臟仍可保有解毒或製造養分能力。該位老翁仍然行動靈活、五感敏銳,相信與他長年食魚不無關係。
建議成人每日食2份魚類
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引述英國膳食指南(Eatwell Guide)資料,建議成人每星期應進食兩份魚類(每份的熟魚肉是140克,大約相等於5個麻雀牌大小),其中一份應是富含脂肪的魚(Oily Fish),如鯖魚、馬鮫、三文魚、虹鱒、沙甸魚等;澳洲膳食指南也指出成人每星期進食280克魚有益健康。
據食安中心資料,魚類除了含豐富的奧米加-3脂肪酸和優質蛋白質外,還含有多種營養素,例如碘質、硒質、鈣質、鐵質,以及維他命A和D等。每種魚都含有DHA(二十二碳六烯酸)和EPA(二十碳五烯酸)等奧米加-3脂肪酸,其中以油脂較多的魚類(例如三文魚和黃花魚)的含量較高。
魚種 (Fish) | DHA和EPA總和 (Sum of DHA and EPA) (mg/g) | 6種指示性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總和 (Sum of 6 indicator NDL-PCBs) (μg/kg) |
---|---|---|
黃花魚 (Yellow croaker) | 21 | 1.7 |
三文魚 (Salmon) | 19 | 5.7 |
鯉魚 (Pomfret) | 8.2 | 1.2 |
紅衫魚 (Golden thread) | 8.2 | 0.3 |
馬頭 (Horse head) | 5.1 | 0.3 |
石斑 (Grouper) | 3.5 | 0.5 |
大頭魚 (Big head) | 3.4 | 0.2 |
吞拿魚(刺身及罐裝) (Tuna (sashimi and canned)) | 2.3 | 0.03 |
桂花魚 (Mandarin fish) | 1.8 | 3.1 |
烏頭 (Grey mullet) | 1.6 | 0.2 |
奧米加-3脂肪酸有助預防冠心病及中風,而且有利於胎兒的腦神經發育。鈣質和維他命D是牙齒和骨骼健康生長的必要元素。而碘質則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必需營養素,人體缺乏碘質可引致甲狀腺腫(俗稱”大頸泡”)和發育遲緩。